索引号: 11420800011237185W/2024-00018 主题分类: 统计
发布机构: 市统计局 发文日期: 2024-02-01
文 号: 效力状态: 有效

掇刀区2023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

发布日期:2024-02-01 11:01信息来源:荆门市统计局

2023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各部门通力协作,农业生产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.87亿元,同比增长3.39%。其中,农业实现产值13.14亿元,同比下降1.54%;林业实现产值0.58亿元,同比增长11.24%;畜牧业实现产值3.94亿元,同比增长21.26%;渔业实现产值4.49亿元,同比增长4.14%;服务业实现产值2.72亿元,同比增长7.11%。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.36亿元,同比增长2.7%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(一)种植业完成情况

1.粮食蔬菜产量稳定增长。全年实现粮食播面24.65万亩,同比增长0.97%;实现粮食总产量13.3万吨,同比增长1.0%。其中,夏粮播面0.67万亩,同比增长2.09%,夏粮产量0.14万吨,同比增长2.17%;秋粮播面23.98万亩,同比增长0.93%,秋粮产量13.16万吨,同比增长0.99%。全年实现蔬菜播面5.7万亩,同比增长3.76%,实现产量13.28万吨,同比增长3.62%。

2.油菜产量大幅下降。全年实现油菜播面21.94万亩,同比下降3.11%;实现产量3.44万吨,同比下降3.76%。

3.主要农作物价格有涨有跌。一是粮食价格稳定,小麦收购价1.28元/斤,较上年涨0.08元/斤;水稻收购价1.37元/斤,较上年涨0.13元/斤。二是油菜价格略降,今年普通油菜和高油酸油菜收购价格分别为2.8元/斤、3.1元/斤,较上年均下跌0.1元/斤。三是在地蔬菜价格普遍下跌,设施蔬菜价格较上年持平。主要蔬菜如萝卜和白菜批发均价0.4元/斤,较上年下跌0.4元/斤。

(二)畜牧业完成情况

1.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平稳增长。全年生猪出栏10.25万头,同比增长1.8%;牛出栏0.4万头,同比增长37.1%;羊出栏0.33万头,同比增长0.6%;家禽出笼299.61万只,同比增长0.4%;禽蛋实现产量0.48万吨,同比增长4.7%。

2.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大幅下降。生猪价格持续下滑,生猪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。目前生猪出栏均价为7.4元/斤,较上年下跌3.3元/斤;仔猪均价约为230元/头,较上年下跌176元/头。肉鸡出笼价6.7元/斤,较上年下跌0.4元/斤。鲜蛋均价4.2元/斤,较上年下跌0.8元/斤;肉羊出栏均价为6.5元/斤,较去年下跌2.5元/斤。肉牛出栏均价为20元/斤,较上年涨1元/斤。

(三)渔业完成情况

1.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。我区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1.91万吨,同比增长4.65%。其中,鱼类、龟鳖类分别实现产量1.32万吨、0.04万吨,分别增长1.2%、1.8%。小龙虾实现产量0.46万吨,同比增长17.28%,有力拉动了水产品增长。

2.水产品整体价格保持稳定。白鲢、鳙鱼、草鱼、鲫鱼、鳊鱼、鲈鱼、黄鳝、鳜鱼、甲鱼同比均持平。黄颡鱼10.4元/斤,较上年涨0.6元/斤;小龙虾16元/斤,较上年下跌1元/斤。

二、主要问题

(一)农业结构失衡现象突出。多年来,我区种植业始终占农林牧渔业半壁江山,农业(种植业)、林业、畜牧业、渔业、服务业分别占我区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为52.83%、2.37%、15.83%、18.04%、10.93%。种植业占比高出全市平均9个点,分别比沙洋、钟祥、京山、东宝高出12.6、6.3、13.1、10.0个点。受种植业同比下降1.54%影响,对我区农业整体产出造成了不利影响。

(二)多种因素影响油菜种植。一是成本高、收益低,不愿种。在农资价格高、油菜籽收购价格相对偏低等多重压力之下,油菜种植比较效益持续下降,每亩收益425至636元(不计人工成本)。如遇极端天气或严重病虫害,仅能保住直接种植成本(农资、机械费用等),绝收的情况下一亩田要亏330至345元。二是秸秆多,处理难,不能种。在未实行秸秆禁烧政策时,耕地普遍能够种满种足,产量保持稳定。近年来,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,实行“一刀切”地强力推行禁烧农作物秸秆政策,超大体量秸秆留在田间,无论大小机械耕田整地都存在难度。为更好地保障种植,有的农户进行二次、三次重复耕田整地,极大提高了种植成本,但仍难做到草土深度融合,无法达到一播全苗,缺苗断垄现象严重,直接导致减产,较大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。

(三)耕地开发利用存在不足。当下,一是未确权耕地开发利用不足。按最新要求以自然资源部门数据来看,我区耕地面积374930亩,其中水田295523亩、旱田74958亩,较确权耕地面积分别多出46310亩、40885亩、1377亩。尚有大量耕地未能开发利用。二是确权耕地开发建设不足。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,稳步提高资源利用,减少化肥农药施用,保护农田肥力等诸多优点。当前,我区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.04万亩,占确权耕地面积6.2%。尚有大量农田有待高标准建设。

(四)老龄劳力产出相对偏低。当前,农村空心化、农业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耕地利用率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年龄在50岁以上,60岁以上人员占比高达50%,相较年轻劳力而言,高龄劳力劳动强度低,学习能力差,技术和生产资源利用低,偏向于选择种植简单但附加值低的作物,制约了整体产量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作物产量增长。

(五)生猪屠宰加工基础薄弱。全区生猪年出栏10.25万头,本地屠宰不足3万头,目前还没有猪肉深加工企业,产业还处于卖初级产品阶段,产品附加值偏低。

三、相关建议

(一)精准施策重点发展养殖。相较其他行业,畜禽业对气候、季节、土地等要素需求低,建设周期短见效快,较其他产业更容易形成规模,也能更好地平衡我区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。应在环保政策许可范围内对三环外闲田荒地充分发展利用。一是招商引资扩规模。在招商引资中引进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,扩大我区养殖规模。二是加大扶持强意愿。通过对现有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,对饲料、疫苗加大补贴力度和范围,对企业融资提供高效实惠的渠道,有效增强其生产意愿;同时,相关部门也要助力企业培育品牌,打响品牌,打开销路。

(二)双措并举减少秸秆影响。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种植户积极性。通过扩大深耕范围,加大种子和农资补贴力度,有效提升农户油菜种植积极性。二是学习借鉴好方法精准施策。可以借鉴浙江、广西、湖南等地允许有条件焚烧秸秆的政策,科学划定秸秆“禁烧区”和“限烧区”,有条件有序就地田间焚烧,做到精准施策。

(三)形成合力推进耕地开发。主管部门应牵头各相关部门同各镇(街道)、各村之间形成合力,扎实推进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,对闲田荒地利用和标准农田改造延伸至村,精准到户。通过加大部门投入,鼓励企业和大户流转承包闲田荒地,补贴激励农户积极拓荒充分开发现有耕地,做到荒地不荒,闲田不闲;加快农田改造建设,稳定提升农田产出。

(四)加大扶持增加年轻劳力。一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为抓手提高年轻劳力留村意愿。通过加大政策惠农力度,如粮食生产奖励、闲田开荒奖励、良种补贴、农资补贴、农机补贴、技术补贴等,多环节提高农户收入,提高年轻劳力留村意愿。二是以产业配套为抓手提高年轻劳力发展意愿。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区域化布局,加速专业化、集约化生产和经营,合理统筹农业生产要素,提升农产品产出和附加值。提高年轻人发展农业意愿。

(五)强化支撑建设产业链条。一是推进产业配套补链项目。推进润都制药和瑞孚信制药兽用氟苯尼考生产项目建设,壮大兽药产业。二是全力提升种业发展质量。积极向上争取种业提升相关项目,支持臻猪科技大力开展种业创新和品牌创建工作。三是开展延链补链招商。依托区现代农业招商专班,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延链补链招商,招引、落地一批肉类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。

打印 关闭